考公热与什么因素最为相关?
发布时间:2023-04-10 09:04:55 来源:观察网


(相关资料图)

【本文来自《考公通向人生坦途吗》评论区,标题为小编添加】

没做实地调研,就说考公人生是不是人生坦途,偏见。现实中,除了有长久恒定的抱负心的,并且有一定物质保障,不会在意收入的人才会随心干事情,事实上,95%的人都做不到 ,那么这95%的人都要在意收入,那么这95%的人必定要跟随着收入向着高处走。

个人收入最高的是垄断半垄断央省企,记住了,国企在编的,不是劳务派遣,合伙人(三大运营商最喜欢干的事情,EMS,窗口单位的大堂经理,业务员),大家可以好好调查,收入次之的给国企做配套的老板,然后是行政事业单位,然后是个人小老板,然后是个私企员工。

从2000年起,大批垄断半垄断央省企搬迁到北上广深,省会城市,二线城市,他们搬走不仅会把本单位的资金,项目带走,还会把为这些配套的单位带走,那么北上广深,加省会城市,加副省级计划单列市,全国有多少?

大陆共有省会22个,四个直辖市,5个计划单列市,4个自治区首府,不就这么多吗?看看这些地方考公热吗?

相对纵向比较是热了一点,但是横向比较绝对没有各个普通地级市,县城热。

这些一二线城市又不能承担14亿人,那么剩下人怎么办?

只能去收入第三高的行政事业单位,这就是目前考公热的主要原因,东部普通城市县城还好点,起码还有点小产业,虽然没有央省企的收入高,但是还能自身造血,西部县城,也就是第一产业,第二产业的建筑,能产生的价值,整个县城都靠着中央财政省财政的转移支付生活,第三产业的靠着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活着,包括房地产最终都是靠着财政转移支付存活,而土地财政的钱,刨去开支剩下的款项只会发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,难道会发给私企员工吗?

一边是相对本地的高收入的行政事业单位,一边是一年六七万的随时丢饭碗的私企员工,更高收入的央省企本地又没有,就算有都不知道是多少级的!

对于中西部的三四五线城市县城,不考公怎么办?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